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Scopus收录期刊

›› 2017, Vol. 2 ›› Issue (3): 390-398.

• 石油工程 • 上一篇    下一篇

2 缝洞型油藏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苏伟,侯吉瑞,郑泽宇,赵腾,席园园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化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 发布日期:2017-03-01

The mechanism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 activating the remaining oil by N2 flooding in fractured-cavity reservoirs

SU Wei,HOU Jirui,ZHENG Zeyu,ZHAO Teng,XI Yuanyuan   

  • Published:2017-03-01

摘要: 为了探索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设计并制作了满足相似性条件的二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水驱后剩余油类型、分布规律及注氮气启动剩余油规律,分析了注气速度、注气方式(恒速注气、水气交替、间歇注气和脉冲注气)和注入井别共3类因素对氮气启动剩余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缝洞型油藏水驱后剩余油类型可分为4大类:阁楼油、未波及区域剩余油、绕流油和油膜.注入的氮气由于重力分异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替换出阁楼油,大大提高最终采出程度.注入方式、注入井别和注入速度等因素对气驱效果也有明显影响.不稳定注气比常规恒流速注气驱油效果好,水气交替效果尤其显著;高注低采的驱油效果明显好于低注高采;同时,合理适中的注气速度有助于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氮气驱, 可视化物理模拟, 剩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