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Scopus收录期刊

›› 2018, Vol. 3 ›› Issue (4): 422-433.

• 石油工程 • 上一篇    下一篇

2 缝洞型油藏三维可视化模型底水驱油水界面特征研究

屈鸣,侯吉瑞,李军,谭涛,郭臣,石媛丽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乌鲁木齐,83000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任丘,065700
  • 发布日期:2018-04-01

Research in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il-water interface during bottom water flooding in a fractured-vuggy reservoir by a 3-D visual model

QU Ming,HOU Jirui,LI Jun,TAN Tao,GUO Chen,SHI Yuanli   

  • Published:2018-04-01

摘要: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溶洞和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为了真实反映缝洞型油藏底水驱过程中油水界面特征,以塔河油田S48缝洞单元为基础,设计并制作缝洞型油藏三维可视化物理模型进行底水驱室内实验,对缝洞单元宏观油水界面特征、缝洞组合油水界面特征、底水锥进油水界面特征、填充物对油水界面特征的影响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缝洞单元内,宏观油水界面高度差加剧了油藏内部流场的不均匀分布.水体垂直进入上部溶洞时,实际水体凸起高度大于静止状态下的水体凸起高度,我们将这种现象定义为"泉眼效应".缝洞组合中,缝洞油水界面受润湿性、弯曲液面附加压力、连通性的影响,存在高度差,油水界面无因次高度差与裂缝采收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盲端洞中油水界面呈凸液面,底水可抬升油水液面高度和油水凸液面凸起高度.溶洞井和裂缝井底部发生底水锥进时,油水界面特征不同,裂缝井井底锥进现象比溶洞井井底锥进现象更为明显.受填充物润湿性影响,油水界面在填充区域上升较快,易形成窜流通道,局部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填充物所在区域流体呈现渗流特征.室内研究结果可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矿场底水驱开发方案设计及剩余油挖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三维可视化模型, 底水驱, 油水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