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Scopus收录期刊

›› 2023, Vol. 8 ›› Issue (2): 141-151.

• • 上一篇    下一篇

2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西江30洼陡坡型源汇体系特征及扇-辫转换机制

高翔,刘培,宋朋霖,朱君雪,胡坤,韩博,马逢源   

  1. 中海石油(中国) 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54
  • 发布日期:2023-02-01

Characteristics of a steep slope source-to-sink system and a fan-braid transition mechanism in the Xijiang30 sub-sag, Huizhou 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GAO Xiang,LIU Pei,SONG Penglin,ZHU Junxue,HU Kun,HAN Bo,MA Fengyuan   

  • Published:2023-02-01

摘要: 西江30洼位于惠州凹陷西南部,由于前期深层地震资料差、钻井少等原因,研究区地质研究及油气发现主要集中在浅层,而对深层文昌组关注相对较少,缺少系统的源汇体系分析及有利砂体预测,制约了该区勘探进程.利用最新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在"源-汇"理论指导下对西江30洼陡坡带文昌组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惠西低凸起中生界花岗岩为西江30洼提供物源,源区发育6个汇水单元,对应6个沟谷通道,并定量统计了汇水面积、集水高差、搬运距离、沟谷类型、宽深比等参数.基于地震沉积学及构造背景分析,认为西江30洼陡坡带垂向上发生了由扇三角洲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转换,文四段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可识别出5个扇体,文三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可识别出3个朵叶体.惠州运动所引起的裂陷迁移和古地理格局的变化是西江30洼陡坡带发生扇-辫沉积体系转换的主要原因.通过源汇各要素相关性分析,明确汇水面积和搬运距离是控制西江30洼陡坡带砂体发育规模的主控因素,并指出F汇水单元输砂能力最强,其对应的文四段扇体4和文三段朵叶体3,展布规模最大,地震相特征最优,有利于优质储层发育,是下步勘探的有利区带.通过以上分析指明了西江30洼陡坡带文昌组勘探的有利方向,并且对陡坡型源汇体系研究提供了独特案例.

关键词: 西江30洼, 源汇体系, 陡坡带, 扇-辫转换, 地震沉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