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Scopus收录期刊

›› 2021, Vol. 6 ›› Issue (2): 302-314.

• • 上一篇    下一篇

2 中国油气行业甲烷逃逸排放核算与时空特征研究

杨梓诚,高俊莲,唐旭,仲冰,张博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249
  • 发布日期:2021-02-01

Accounting and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fugitive methane emissions from the oil and natural gas industry in China

YANG Zicheng,GAO Junlian,TANG Xu,ZHONG Bing,ZHANG Bo   

  • Published:2021-02-01

摘要: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油气开发利用的全产业链均会产生甲烷逃逸排放.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下,我国油气行业的甲烷减排需求迫切,而准确地核算与评估甲烷逃逸排放是油气行业开展甲烷排放控制工作的前提.本文采用《IPCC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修订版)》推荐的排放因子,核算了2000—2017年我国油气行业甲烷逃逸排放,并分析了具体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7年我国油气行业的甲烷逃逸排放持续增长,2000年所估算的区间范围为703.6 Gg(低排放情景)~970.4 Gg(高排放情景),到2017年增长为1697.3~3288.3 Gg;其中石油系统的甲烷排放先增加后下降,从2000年的561.9~648.0 Gg增长到2017年的696.6~783.0 Gg;天然气系统的甲烷排放保持持续增长,从2000年的141.7~322.5 Gg增长到2017年的1000.7~2505.3 Gg.天然气系统相比于石油系统,其甲烷逃逸排放增长更快.从具体的排放源类别来看,在以排放更低的技术和实践为主的低排放情景,油气行业的生产环节为关键排放源,而在排放更高的技术和实践为主的高排放情景下,天然气系统的运输环节也成为关键的排放源,表明这些排放源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从空间特征来看,伴随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布局的变化,我国油气行业甲烷逃逸排放的分布总体呈现出由东北、华北地区向西北、西南地区转移的趋势;对比现有的清单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排放源完整性、核算方法和数据精度方面的差异,关于我国油气系统甲烷逃逸排放的估算研究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最后,从国家清单编制常态化、清单编制方法学完善、高分辨率排放源识别等方面,对促进我国油气行业甲烷排放清单的编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甲烷排放, 石油系统, 天然气系统, 温室气体排放, 清单编制